请问互联网金融,为什么现在不提了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了网络金融支付(支付宝)、投资理财与信息服务(P2P)、网络借贷等等。你所说的互联网金融,我估计你是想说P2P和网贷。怎么说呢?模式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被不良商人“玩坏”了!特别是最近几年,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陆续“暴雷”,投资人严重亏损,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管理层饱受舆论压力,互联网金融一时成了过街老鼠。所以,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再提了。
第一、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
互联网金融包含了若干类型,大致有以下一些:
01、网络金融支付
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普及,网络金融支付成了较为热门和难以拒绝的支付方式,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如今,我们国家在小额支付领域,基本已经脱离了现金,一部手机就可以把基本的生活事宜全办了,这就是网络金融支付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便利。
02、投资理财与信息服务
比较典型的业态就是P2P,也就是网络金融平台,它本质上是资金中介,这类公司利用互联网信息优势和平台,实现社会闲散资金与优质项目的对接。
当时在北京,曾经开了一个行业发展大会,总理亲自参会,做了讲话和指示,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会后,全国P2P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多是“野心家”和“门外汉”掌舵这类公司,“投机”性质更大些,将本来是很好的一种金融模式“玩坏了”。
03、网贷
这类业态中多数都是臭名昭著的“高利贷”变种!披着互联网金融新鲜事物的外衣,行着传统民间高利贷之事。
当然,也有在这轮发展中崛起的正规网贷,比如,微粒贷和借呗。这两家网贷借着政策的春风,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后来取得了首批民营银行牌照,彻底脱胎换骨,成为了银行界的新贵!
04、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其他形式
互联网技术在持续发展,寄于互联网之下,不断在孕育着新的金融业态,也就是常说的互联网+金融。
比如,众筹、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等等。这些业态都在孕育和发展之中,在经历了前期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发展出现各种严重问题后,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相当严格,这也让其他类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丧失了爆发式发展机会,但也同时让互联网金融发展更为稳定。
第二、对P2P的一些认识
01、基本认识
P2P也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点对点信贷。
这种金融模式的优势在于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为缺乏融资途径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同时为缺乏投资途径的民间中小投资人提供优质项目。
应该说,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无疑是很好的东西,设想也是非常科学的。
02、运营模式
①纯线上模式
也就是P2P公司将项目放在平台,投资人通过平台选取合适项目投资,项目审核与资金对接全部都在线上完成,P2P平台抽取佣金即可。
②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投资人投资与融资方项目审核、还款能力审查、资信审查,等等工作,既有线上操作,又有线下操作。
03、制度优势
互联网技术是很强大的!拥有众多的闲散资金信息,同时拥有众多的优质项目需要资金的信息,打造平台之后,就实现了项目和资金的成功对接。
这样一来,既为项目找到了低息、便捷资金,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又为缺乏投资渠道的天量社会闲散资金找到了优质项目,实现了投资盈利目标,多么伟大的一项制度。
04、制度缺陷
人性多是贪婪的!
部分平台获得互联网金融资质后,忘记了仅作为资金中介的初衷,忘记了审查项目的本分,利用空壳公司,虚构项目,套取投资人资金,然后,人间蒸发!但制度设定上对此没有约束,导致别有用心的野心家蜕变成了吸血鬼,完成了金蝉脱壳。
还好,在出现了行业“走偏”的苗头后,国家监管部门及时出手,打击了一大批违规平台,挽回了众多投资人利益。当然,也有众多不幸的投资人,所投资金血本无归。
第三、互联网金融现在都不怎么提了
01、投资人血本无归,难以启齿
这几年,“暴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是比较多,投资人的钱血本无归的也不在少数,面对悲惨的结局,哪个投资人还愿意去提互联网金融?
02、平台有的被取缔,有的被接管,有的停业整顿,行业成了“过街老鼠”
由于部分互联网金融融资项目风险控制不严,项目真实性审查缺失,有的平台甚至利用空壳公司骗取投资人的钱,导致行业鱼龙混杂,最终有的平台暴雷了,有的平台被取缔了,有的平台停业整顿,行业俨然成了过街老鼠,自身的宣传也就少了。
03、管理层面临舆论压力
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相继暴雷之后,监管层面临了空前的舆论压力,应该说制度上的缺陷是监管层难以控制的。
不良商家基于不法行为,也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算是及时管控,及时抢救吧。
综合看,行业发展遇到了低潮,有太多的教训需要总结。客观上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构想,至少方向是对的;但仍需要在总结与思考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完善,争取摸索出一种完善的、服务大众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初心是好的,是减低贷款门槛,活跃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但实行的过程中,重创新,轻监管,导致一度成为社会的诟病和焦点。
高利贷,暴力催收,消费陷阱。
这几年亡羊补牢,回归金融本质。
创新必须建议在合理的规则之上方能走的更远。
发展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什么叫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把民间借贷搬到网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亲戚朋友互相帮忙的传统,亲友之间互相借钱的事情非常常见,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演变成了某些互联网金融平台老板圈钱的工具,这本就不是一个可以玩下去的游戏。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通过吸收个人资金,在向个人发放贷款,平台在中间赚差价,我们可以把互联网金融平台视作银行的角色,却没有银行的能力,也无法有效监管,金融的风险本来就很高,没有监管的互联网金融不出事才怪。
在放贷这一端,普遍具有几个特点,一是阴阳合同,二是贷款利率远超法律上限,动辄年化利率高达50%-80%,这样的贷款放出去之后可想而知会出现多高的不良率,很多人因为借了P2P一步步走向深渊,有的人甚至受不了催收的压力自杀。
同时,由于这些P2P平台自己不合法、不合规,催生了一群专靠撸贷为生的人,甚至还有网贷催收员反水干起了撸贷的生意,因为他们深知网贷逾期后的唯一催收手段就是爆通讯录,于是很多人就通过养通讯录的办法办理了一大批网贷,然后失联,网贷平台根本不敢起诉,甚至很多的网贷也无法上征信,这样的情况在2017年左右大量发生,有的平台直接被撸破产。
在吸收资金这一端,网贷平台为了获取资金,往往会给与投资人较高的收益率,大部分年化利率超过8%,有的甚至超过10%,但是有的网贷平台老板看到钱来的这么容易,就会挪用资金用于自己的高消费。
所以说,极高的贷款逾期率、平台老板挪用资金、不合发放贷款催生的撸贷大军,都使得P2P平台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难道互联网金融就真的发展不起来了吗?并不是,关键还是要加强监管,形成合法合规经营的P2P,这个产品本身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被很多不怀好意的人用坏了。
标签: #金融投资可靠吗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