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股市发生了什么

admin 91 0

98年股市发生了什么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兵临城下 将至壕边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往往受制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提高短期贷款利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香港,金融大鳄来势汹汹在香江兴风作浪

1998年8月14日,港府携近千亿美元的外汇基金毅然进入股期两市,全力反击国际炒家的超级卖空行动,以捍卫600万香港人的财富与未来。

从8月14日到28日,短短10个交易日里,香港金融市场上迎来一场不见硝烟、却异常惨烈的货币战争。

九八金融风暴前因后果

98年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是:1,外因:(1),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益不佳;(2),“地产泡沫”破灭,银行呆账坏账严重;(3),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仅降低了人们对潜在外汇风险的防范意识,也增加货币当局宏观调控的难度;(4),外债期限结构不合理;(5),制度建设滞后:发生危机的亚洲国家都受到政府的治理不力,投资保护不够,关联借贷盛行,破产法规不被严格执行以及会计准则不被严格遵守等问题的困扰或损害;

2,外因: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是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的外因。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表现在:资金流动容易受市场预期和信息的变化而发生逆转,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巨额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迅捷地实现跨国界的流动,国际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可动用的资金远大于中小金融市场可承受的规模,使得中小金融市场极易受到他们的阻击。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

此次亚洲金融风暴甚至引动了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危机。

有三方面原因,具体如下:

1、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2、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

标签: #98金融危机香港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