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兵力50:1,刘秀如何以弱胜强

admin 129 0

昆阳之战兵力50:1,刘秀如何以弱胜强

史载;根据昆阳之战的双方实力来看,敌对双方在昆阳地区投入的总兵力约50比1,一方面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一方面是犹如惊弓之鸟。大战一触即发,而刘秀毫无胜算。

众所周知;昆阳之战号称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为典型的以弱胜强案例。我们知道昆阳之战是影响中国古代战争史的一大壮举,但以弱胜强的真实情况,却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真相往往令人匪夷所思。为了镇压起义队伍,王莽任命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主帅,调遣天下精锐大军,集兵43万余众,对外宣称百万大军,王莽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昆阳之地。而此时昆阳城内守城的汉军兵力数量不过数千人,昆阳城留守的汉军主管王凤由于胆小如鼠,主动向王莽投降,在遭到敌军拒绝之后,城内守军惶惶不可终日。刘秀无力抗衡,所以出城请求支援。

昆阳之战兵力50:1,刘秀如何以弱胜强

午夜时分,刘秀率领一支小分队,悄悄溜出了昆阳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杀入王莽大军的中军大帐。敌军猝不及防,刘秀夜探敌营成功。于是他们快马加鞭赶到定陵和郾城,把绿林军的全部家底都开赴到昆阳阵地。昆阳城小,但屡攻不下,几天之后,刘秀所率增援的绿林军悉数抵达昆阳城外。刘秀组成千人敢死队,在距离敌人千米之外一马排开,伺机冲锋敌人大营。敌方见对刘秀人少得可怜,压根就没有把他们当一回事。刘秀利用敌军立足未稳之机,一马当先带领敢死队杀入敌军大营,直奔敌军主帅王寻、王邑中军主帐一路掩杀奔袭。在敌军主帅王寻尚未清楚是什么情况的时候,脑袋就以及搬家了。而绿林军的大队人马也随后杀到,直袭敌人的阵地。

此时;昆阳城内的王凤、王常也下令打开城门,城内守军倾巢而出,前后围歼敌军。此时此刻,四海龙王应刘秀之邀,也火速赶来助刘秀一臂之力。顷刻间,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而王莽大军见中军大营阵乱,二位主帅亦被诛杀,大军顿时乱作一锅粥,疯狂溃逃,再也不听指挥了,四散狂奔,就这样,刘秀带领敢死队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军主帅首级,如入无人之境。

史书记载;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再加上天公作美,突然之间狂风暴雨、惊雷震天、飞沙走石、江河暴涨。结果就是那百万大军,奔逃一停、踩死一停、淹死一停、杀死一停。

对于这一场战役的成功而言,不可缺少的是一个核心人物,这个领导人物就是这支队伍的灵魂支柱。刘秀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灵魂的领军人物。在昆阳战役中,刘秀凭借其非常冷静的头脑审时度势,及时分析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思索正确的战术谋略。还有就是民心所向,王莽执政的一方由于残暴,所以没有民众的支持率,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以至于,昆阳战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更促使自己日后走向帝王之位奠定了基础。

每天和你分享有价值的历史观点!请你留步给予关注,点赞,点评,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动力!爱你们……

位面之子BUFF全开,世界意志主角光环军团BUFF多重加身。一下就打了鸡血全部变身超级赛亚人。你说王莽能打得过么,王莽失败是必然的。得不到地主阶级的支持,以为把土地分给农民就可以了实际上地主掌握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农具 耕牛 种,所以你们以后穿越了要记得农民有了土地还不行关键是他要能种出来。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您说的昆阳之战,在中国战争史中堪称以弱胜强的典范。此战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进程。

王莽部实力:

司空王邑、司徒王寻,兵力约43万。但号称百万(你懂的),兵进昆阳。

刘秀部实力:

状态-困守。兵不过三千(初期对峙时),后刘秀收拢的兵士入城加一起也不过一万多人,不到二万。留守王凤等人向王莽军乞降。但由于王莽军过于托大,对刘秀部守军根本不屑一顾,所以拒绝王凤等人的投降。

一方不屑出击,以逸待劳,一方是惊疑不定,生路断绝(王莽军不受降)。

蔑视之后是军事行为上的轻视。

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两人仅仅是带了一万人巡视阵地。为了防止各营出现混乱。

他们还下了道死命令:“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就是说各部按部就班不得擅动。

百万大军既不敢、也无法出击。

结果就是百万大军眼瞅着刘秀带着三千死士斩杀了主帅王寻,然后“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

最终,生路断绝的战胜了势在必得的。这就是昆阳之战的“以弱胜强”。

“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案例,也是光武帝刘秀的成名之战。有趣的是,刘秀因为这场战争,天降陨石,砸在王莽军军中,老天爷也来帮他的忙,被誉为“位面之子”。

一、昆阳之战的战前动员

首先,昆阳位于今天的河南叶县一带,这里当初就是个小县城。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农民起义军—绿林军(指挥官刘秀、王凤,士兵17000人)和新朝正规军(指挥官王邑、王寻,士兵43万人)。

王莽新朝正规军阵容有多豪华?指挥官是司空、司徒,由63家精通兵法的高级参谋、虎豹猛兽团、43万将士(各地郡守带头)组成。可以说,新朝的王牌全都集合于这里。

当然,昆阳不过坚固又不影响战局的小城,43万军队从各郡县集结到来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这么多人马每日消耗的粮草是一个天文数字。昆阳也没有那么多空地来给新军安营扎寨,所以昆阳城外最多10来万人驻扎,其他路人马在附近郡县驻扎,形成对昆阳的包围圈。

所以,昆阳攻坚战只有王邑10万人马参与,而且还要再分几股部队,将昆阳城围了十层,设立100多座军营。同时,新军配备大量攻城机械,来势汹汹,昆明的绿林守军王凤等人一度绝望乞降,因为王邑的不许,只能咬牙支撑。

二、昆阳大战的过程

首先说明的是,刘秀在新军攻打昆阳城之前就外出搬救兵了。适逢绿林军拿下宛城,刘秀便将消息传到昆阳,一来增强昆阳守军的决心,二来降低新军的士气。刘秀成功运用了攻心战,使新军士气大跌,为下面大战的溃散奠定了基础。

随后,刘秀亲自率援军冲锋陷阵,数次击败新军,斩获甚多,新军的锐气再度降低。同时,再度使用攻心计,散布谣言说宛城10万汉军即将抵达,又是一招一石二鸟,新军的锐气可以说到了冰点,就连主帅王寻、王邑都开始惊恐。

到了后期,王寻、王邑为了约束部队,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没有他们的命令不许擅自出兵。结果,刘秀率领3000人敢死队挑战双王,双王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双方军队开始单挑。结果一个冲锋,王寻就挂了,王寻的中军被打垮,其他新军不敢前来支援。昆阳守军听到外面杀喊声,奋勇出城,与刘秀军内外夹击,将王邑军包了饺子,王邑军损失惨重。

而这42万新军有很大一部分是将贫民百姓强征而来,可以说军队有很大一部分是乌合之众。这些百姓也是恨透了新军,临时反水,来不及反水的都死在逃跑践踏中(一般战场折损率最高的死法)。碰巧大台风、大雷雨,新军士气全无,溃散而逃,尸体将河流填满,王邑等人正是靠着这些死尸逃出生天,至此昆阳大战落幕。

三、昆阳大战取胜的原因

我看来,这场战争还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指在刘秀对新军的大战中,发生了大台风、大雷雨等极端天气和陨石降落等天文奇观,使新军的行动更加迟缓,封建迷信更造就了新军的人心彻底崩溃,导致自相残杀,相互践踏。

地利是指刘秀对新军大战中,内有昆阳城守军,外有自己统帅的援军,内外夹击,成功地将王邑的核心军队包了饺子,从而为大破新军占据了地利上的优势。又因为水,敌军死尸将整条河流填满,可见逃命也是要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人和主要是五个方面,第一是昆阳守军顽强地坚持。第二是王邑、王寻等人的骄傲自满,不给昆阳守军活路(投降),往死里逼。第三是救援的将领被刘秀说服,一条心地跟着刘秀干。第四是宛城新军投诚,解决了后顾之忧。第五是王莽的新朝不得人心,42万大军有很多是抓贫困百姓来充数的,这些贫困百姓在心底就是反新的,面对溃败,要么临阵反水,要么赶紧逃命,怎么肯能为新朝卖命呢?

同时,刘秀的攻心战也是发挥到极致。一方面自己勇猛当前,提高整体军队的士气。另一方面编造谣言,动乱新军的军心。在无形中就击溃了新军的锐气、军心,这比后来的大溃逃更可怕!

标签: #叶县保安镇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