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领八旗精锐30万猛攻南京,朱元璋领徐达常遇春步骑混合25万防守,谁能赢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令人脑洞大开,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南京城的攻与防,努尔哈赤和朱元璋谁更厉害一些。
其实南京这座城市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易攻而难守,历史上数次关于南京的战役,无不以南京失陷而告终。靖难之役是这样,太平天国克南京是这样,抗战时期日军攻破南京也是这样。所以如果你一定要问努尔哈赤的精锐八旗和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的精锐步骑混合部队谁的赢面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来细细分析一下。
以地形而言,南京只有一条长江可供防守,其他几面全部都是平原和丘陵,无险可守。东南面的采石矶是一个要冲,南宋虞允文守住了,金军就过不来。但是同样的地方,南唐没有守住,结果就被北宋亡了国。
至于东部地区,完全是一马平川,无论是古时的骑兵部队还是后来的装甲部队,都可以毫无阻挡地冲到南京城下。如果敌人再封锁长江江面,整个南京就变成了一盘死棋。
努尔哈赤的部队多是骑兵,在大平原上作战特别合适,再加上早期的八骑兵战斗力极为强悍,来如风去似电,三十万人马一走一过,朱元璋的步骑混合编队怕是难有作为。
不过徐达和常遇春都是亘古少见的名将,在元末农民起义军屡立战功。他们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充分利用地形。朱元璋的优势在于南京城墙十分高大坚固,明军又配有火器,努尔哈赤的部队远来,缺少后方支援,所以利在速战。
这场战役朱元璋要取胜,关键还在于一定要在长江江边解决大部分骑兵,而不能让努尔哈赤的部队轻易渡过长江。因此徐达和常遇春至少要分出十万以上的部队出击长江,把长江这道天然屏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抗战时期,日军就没有经过长江,而是从东南面的上海向北进攻,这样日军快速机动的能力就完全发挥出来了。如果努尔哈赤经过苦战,突破长江防线,那么徐达和常遇春会立即回兵,和南京城内的部队形成对努尔哈赤的包围之势。
请注意,努尔哈赤的部队是远道而来,没有后方支持,如果他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那么就会被困死在南京城下。
所以,从哪方面来说,朱元璋的赢面都要大一些,更何况徐达和常遇春都是当世的名将。八旗的优势在于快速,士兵十分凶悍,如果明军能够不惧生死,挡住八旗的第一轮猛攻,不被他们闪亮亮的斩马刀给吓住,那么接下来的仗就会好打得多。
努尔哈赤尽管多了五万人马,可是他要分兵守住长江渡口,万一失败了他还得想办法撤回去呀。这样一来,双方真正能投入到战场上的人数基本相等。明军占据天时、地利和人和,依托坚固城墙和火炮,可以一战。只要时间拖得稍微长一点,努尔哈赤就吃不消了。
不过这场战役终究不会发生,说来说去,也只是军迷们沙盘上的游戏罢了。
我的答案是清军必将折戟南京城下。理由很简单:参照江阴之战。
公元1645年夏天,大明江阴典史阎应元以万余不习军事的壮丁,抵御二十四万满洲八旗兵和汉奸军队八十一天,击毙八旗兵和汉奸军队七万五千人,这如果是25万正规军,八旗兵可能连底裤都要输掉。
别说这24万人里八旗兵不多,战斗力不强,恰恰汉奸军队比八旗更懂得如何攻城,他们本身就是大明的正规军,明朝守城那一套他们都懂。
南京城比小小的江阴城防守不知坚固多少倍,那么大的城市,25万守军完全可以展开,而30万八旗军队只能集中兵力攻几个城门,南京城的外城周长是多少呢?120里,18个城门,要是围攻,30万人还真是不够看的。
如果从长江往南攻,就要攻定淮门,当年朱棣靖难就是朱穗和李景隆开了金川门占了大便宜,否则没那么容易进城。明朝水师全世界领先,廖永忠俞通海这些鄱阳湖大战的悍将不是吃素的,后金有水师吗?恐怕三十万八旗都得到长江里喂鱼。
如果从南往北攻,南京外城包括了紫金山,因为紫金山居高临下,大炮可以直接打到皇城,届时双方争夺的焦点必在紫金山一线,八旗兵要攻紫金山,就要先打仙鹤门,那就要问过架在紫金山上的明军大炮了。
再考虑谋略和用计,朱元璋团队的牛人徐达常遇春刘基李文忠朱升朱文正李善长冯胜傅友德蓝玉……努尔哈赤有谁?范文程……这真是尴尬了。
如果关公与秦琼单挑,谁会赢?如果单纯从武器装备上来看,持双锏的很难敌得过抡大刀的。可是,这个努哈尔赤率军力战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的问题,或许很难做出推论。毕竟,集团化的军事作战,会有许多因素会决定成败。
但是,如果要是硬作对比,我个人的看法是:努尔哈赤必败无疑!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努尔哈赤根本就筹集不到30万八旗精锐。要知道,清初的八旗分为劲旅八旗和驻防八旗,两者各自也就不到10万人,硬是要拿出30万八旗精锐,岂不是要把女真人的小孩都派上战场?
当然了,题主的问题终究是假设。那么,我们不妨以明清战争初期的双方事态来考虑。
努尔哈赤起兵之初,明朝已经是腐朽不堪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大下滑。但即便如此,努尔哈赤在与明朝的战争中,也绝非就是能够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获胜。
要知道,在宁远之战时,清朝攻打城池时尚且伤亡巨大,将这位后金大汗气得大病一场,不久离世了。须知,明朝关外的城池,与南京相比,防御能力差得太远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朱元璋之所以定都南京,就是因为它看重了长江天险。八旗军队欲攻南京,不仅需要渡河,还需要熟悉水战。因为,在南京周围部署着相当规模的水师,为的就是保卫这座城池。如此来看,30万的人马要渡过长江,冲破明军的重重封锁,再去攻打坚固的城池,岂不是成了笑话?
再者,朱元璋、徐达、常遇春,论军事才能而言,每一个都不会逊色于努尔哈赤。要知道,元朝的骑兵同样骁勇,不照样被朱元璋他们打回了草原?
另外,八旗骑兵南下,还需面对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水土不服,容易出痘。明末清初时,天花还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作为渔猎民族的女真人,对内地的环境不是很适应,即便到北京时,还常有染天花去世的情况,更何况跑去南京呢?
所以说,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有些类似“关公战秦琼”的意味,但要综合各方面情况来考虑,努尔哈赤是毫无胜算的,势必会被朱元璋等人打的落荒而逃。
对比一下双方的优劣势就一目了然了。
明军优势:
朱元璋徐达当世名将,战略战术毫无破绽。
南京城城池坚固,还有长江天险。
明军有火炮。
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后勤补给不成问题。
本土作战,以逸待劳。
25万兵力不如清军多,但是守城绰绰有余。
明军劣势:
战斗力不如清军。
清军优势:
战斗力强
没了
清军劣势:
努尔哈赤当世名将,战术指挥登峰造极,战略上流寇作风,不如徐达朱元璋。
清军远道而来,水土不服。
清军后勤补给全靠抢。
江南河网密布 不利于清军奔袭。
清军没有攻城器械,也没有火器大炮。
30万攻城部队面对25万守城部队,兵力不占优势。
清军更擅长野战,攻城战不是强项。
努尔哈赤时代的清军只是东北地区一股大号的土匪,抢钱抢粮食还行,除了战斗力强,其他一无是处,连炮都没有。明军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一头小野猪不够朱八八吃的。
标签: #广东翁城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