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为什么如此博大精深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更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到几乎无法用文字概述。
从传说神农氏尝百草得茶解毒开始,到吴理真世界首用人工培育法;至唐代陆羽《茶经》横空出世,打破了茶由药物、饮料物质方面上升到精神方面需求。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饮茶成风。更便茶业开始传播到边彊藏边等地区开始改变边彊地区饮食习惯。
这种情况延续至宋朝比现了另一个高峰,宋朝文人执政,贵族士林形成“斗茶”成风。直接带动了以茶为中心的产业链瓷器等。佛学的昌盛、禅宗迎来巅峰,禅以茶又完美结合——茶禅一味;直接和宗教、哲学理念结合产生了更为深远影响。对艺术、文学、美学、日常生活全方面渗透。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了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与瓷器更成为中国输出产品、文化的前锋。
对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朝鲜半岛、日本等国也形成饮茶成风、日本更是在中国茶的基础上创茶道。
明清以来、对周边各国茶叶甚至是外交筹码。关乎百年国运的鸦片战争也有茶的因素。随着世界格局大变、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殖民力量,全球种茶也使茶叶迅速风糜全球。至今是三大饮料之一、未来更有很大可能成为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重新夺回茶产量世界第一,随着国力增强、国家层面的文化自信;茶又将代表中国文化绽放世界舞台,且更为光彩夺目。
言不尽茶文化,请大家指正
感谢头条号邀请!
茶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在于其历史渊源深厚的同时,又具备很强包容性与可塑性,博采众家之长,又和而不同。
首先,看茶叶产地
云南被誉为“世界茶源”之地,而中国的茶产地却又不止云南,像武夷岩茶、福鼎白茶、西湖龙井……都是国内特别出名的茶叶,而每一种茶叶背后都有标志性的茶产地。
就拿云南来说。
在云南有这样一株茶树,树龄3200年,位于临沧市凤庆县香竹箐的锦绣茶祖。号称比商纣王还年长近100岁,比春秋时期的孔子年长近700岁,比秦始皇年长近1000岁。
2004年,经中外专家进行评估后,一致认为锦绣茶祖树龄在3200年至3500年之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对人类茶文种植历史意义深远。
锦绣茶祖作为见证了中华历史文明更替的活化石,已经远远超过了品饮的价值,更像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而类似锦绣茶祖这样的千年古茶树,在云南众多山头中并不难见。
其次,看文化底蕴
茶文化起于神农氏,最开始源于药理,这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个典故可以看出。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渐渐融入了中华百家哲学思想,和而不同,又博采众家之长,使得茶文化愈加博大精深。其中,尤以儒释道三教对茶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
道家鼻祖老子讲究“道法自然”,有“喝茶悟道”一说;佛家禅宗通过喝茶参悟佛理,悟出“禅茶一味”;中国遵循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以“人文茶席”看尽人生百态。
在《茶经》记载着这样一句话:“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由此可见茶文化底蕴之深远,是至少也有上千年历史的国之精粹。
人文与茶文化的相互促进主要体现于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到国家层面的外交,小到小家小户招待客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饮品。
最后,看雅俗共赏
茶艺是一种“雅茶”文化,萌于唐,扬于宋,改于明,盛于清,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各个朝代又因为饮茶习惯而有所不同,如唐宋煮饮之风盛行,到了明清却又开始流行泡饮。
茶艺通过选茶、择水、挑具、烹茶、选择或创造环境等一系列内容,从而渲染一种喝茶人想要的喝茶氛围,从而增强艺术感染力。茶艺不仅对泡茶器材要求甚高,对手法技巧也颇有研究,追求一个赏心悦目。
而所谓俗茶,自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俗茶没那么多讲究,聚众四五友,潦草一浊茶,谈笑间茶汤渐浓,入口又苦又涩,少顷之后必有回甘,仿佛一杯茶便可道尽人间琐碎。此处喝茶,喝的又是茶之本味。
就喝茶一事,实在没必要有那“雅”“俗”之见,往往雅俗共赏,更能体会喝茶的诸多乐趣。可谓,同为红尘众茶客,不以雅俗分高低。
我真正开始学茶的时间不久,喝茶是孩童时跟着父辈们喝一些,也不知道喝的茶叫什么名。“茶文化如何博大精深?”是个答案很多,涉及范围很广的问题。那该从何说起呢?我想,一个稚儿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喝茶,有客人来喝茶,节日喝茶,有些地方婚丧嫁娶也需要茶……这就是茶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了。
能如此横向广及,纵向深远的,茶是一种。
【茶史】
但凡博大精深的学问,历史的悠久和空间的浩瀚往往至少具备一个。茶的历史就是悠久的。
从“茶之为饮”到“茶为国饮”,悠悠五千年的茶史诉说着茶在华夏地位的变迁。茶的发现至今广为流传的传说主要是神农氏传说,带着神奇色彩诞生的茶,历经汉魏两晋南北朝,它的文化开始展现风采。
茶的清淡、虚静特点邂逅了宗教,从此饮茶文化在宗教领域得以兴盛。文人笔下无所不包,各个时代的文人常为茶挥墨,晋宋时期的《搜神记》、《神异记》及《异苑》等志怪小说中,都有关于茶的故事;左思的《娇女诗》、孙楚的《出歌》等是早期的涉茶诗。茶艺则从汉魏六朝时期逐渐出现,各个程序与技艺萌芽。那时也许不会有人想到,茶艺能发展到今日之丰富。
茶文化发展至隋唐时期已经很完善了,中唐时期则已经普及开来,并出现了首次冲浪现象。唐代文成公主入藏就以茶作为重要陪嫁传至西藏,藏族同胞饮茶便成了生活习惯,至今的藏族奶茶也与历史上的茶文化传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宋元时期迎来了茶文化的第二次高峰。茶业在宋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宋代的茶具也很有名,宋人喜欢使用漂亮和精致的瓷碗及专用的茶盏,这为茶与器的结合起了助推作用。
明清时期迎来了第三次巅峰,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茶及茶文化已经非常普及,制茶工艺和饮茶方法都已成熟。明代朱权还曾研究出一套专用的方法和相应的工具用于点茶,自成一家。
至现当代,茶是一种古老、传统的东西了。加上某一段时间,更多新鲜饮料的闯入,茶文化进入了停滞状态。此时,日本和韩国等一些国家的茶文化也占了上风,显得作为茶文化起源的我国好像落后了。其中,不得不引起国人的反思。
【茶具】
与茶相关联的事物很多,茶具是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茶造就了器皿,器皿也让茶焕发出更精彩的活力。茶的博大精深,在壶、盏、杯、匙……间已然渗透入器具之中。
都说茶具和茶好比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女人得配不同的男人,生活才和谐美满。什么样的茶配什么样的茶具,才能泡出最好的风味。
茶之丰富,相对应的就有多彩的茶具。根据材质可分为:陶土茶具、漆器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竹木茶具和金属茶具等。不同的材质,对茶的影响在细微间起着重要作用,如绿茶则对应选择密度较高的茶具,黑茶则选择密度较低的茶具。
茶还可衍生出一系列的茶具,“茶道六君子”、养壶笔、水盂等。茶之雅,也在促进器之雅,茶之好,也在推进器之实用。
茶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和器具的结合,其实也在提高着人们对器皿实用性的要求。
【文化】
茶不单作为一个有经济价值和健康价值的物品,还有着调和性情,愉悦精神的意义,具备走进人的心灵、思想的特点,这是茶文化的魅力。
在品茶间,懂得对于美好事物的辨别;泡茶时,方明白如何展现事物的美好;学会制茶了,才理解制作出好事物的不易;学会存茶,也学会了去珍惜。
茶,在古时有药用,医治的是人身体上的疾病;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医治的又岂止是身体,喝茶久了便会有茶心,这是文化的力量,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标签: #三苏乡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