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潘金莲,阎惜娇等女人,为什么没一个好女人
谁说《水浒传》里没一个好女人,可能大家都被潘金莲带沟里了。水浒里的女性口碑成两级分化,有好有坏,就是没有走中间路线的女性,这倒是真的。
为什么 女性形象在水浒里成两级分化,没有一个我们眼中的好女人形象,我们从以下几点来看。
《水浒传》里的男性都带有江湖性,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该出手时就出手,都是快意恩仇的表现。可以说,江湖是水浒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
现代人很向往浪迹江湖,因为江湖在大家的心中是一个不受主流社会约束的第三空间。《水浒传》中的江湖主要由游民和徘徊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人物组成,他们脱离了宗法社会的羁绊,构成了与主流社会不同甚至相对抗的隐性社会。
在这样的一个非正常的江湖社会中,他们不需要过正常人的生活,娶妻生子,买房买车。因此,这个江湖社会不需要痴情的女性,更不需要文艺女青年来卖弄诗文。
小说中女性的出现都是为表现男性英雄主义而设立的,因此,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三类女性是这样的。
第一类,与男性一样强悍的女英雄,如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她们身怀绝技,江湖野性十足,一派硬汉作风,换身男装就是个十足的汉子。
第二类,被封建道德驯化的贤妻良母,如李师师、林冲老婆,她们的形象是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她们是完美的化身,几乎挑不出她们身上的毛病。林冲的老婆被高衙内侮辱了之后,为了一个“洁”字,下场就是必须死,以死来完成对男权的崇拜。
第三类,违背了社会道德法则,被唾弃的荡妇型。如潘金莲、阎婆惜。潘金莲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委屈下嫁武大,她不能有任何的不满,必须认命,这是不符合人性的野蛮要求。在人欲的驱使下,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成为表现武松伸张正义的工具。
以上这三类女性没一种正常,男人婆、完美人妻、淫妇。她们的出现都是为了歌颂男性的江湖味道,以及男性在封建社会的绝对主导地位。既然如此,小说根本不需要我们眼中的好女人出现。
在宋江的领导下,梁山好汉走了一条由主流社会进入江湖,又从江湖回归主流社会的变迁之路。不难看出,作者身上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儒家提倡“寡欲”,孔子主张“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子主张“寡欲”。“发乎情,止乎礼”,性欲是自然的欲求,但性事要以礼来节制。在小说的作者看来,真正的大丈夫应以不近女色为本色,反之将遭耻笑。
因此,美好的爱情和婚姻在小说中是被排斥的,唯一一对恩爱夫妻林冲夫妇以悲惨收场,就是最好的证明。作者有意在遏制男性身上的欲望,因此不能有如林黛玉一类的,以追求爱情和婚姻为目的好女人出现,更不会有极具美感的情爱描写。
由此,我们不难推测出一个结论,作者可能在女性方面吃过亏,对妇女有种仇视的态度。特别体现在潘巧云被残忍杀害的案子上。
在小说中,一百零八将个个身怀绝技,基本都不是正常人,包括入驻其中的三位女英雄。《水浒传》与《红楼梦》可以说在创作风格上完全相反。
曹雪芹说,《红楼梦》是为女儿立传,那么水浒,则是作者为男儿立传。红楼写了一群活泼可爱有才华的女儿们,但在男权社会下,她们无法把握自身的命运,最终造成了“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人生结局,男性在曹雪芹的心中成为文化上的他者。
同样,在《水浒传》里,作者也写了一群富有正义感的江湖好汉,他们扬善除恶,替天行道,游离在正统文化的边缘。在主流文化中,他们根本没有地位,为了取得社会正统的认可,他们不得不被迫进行洗牌,打辽国、平田虎、灭王庆、征方腊,以得到王权社会的认可,获得一个新的身份,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整个过程中,女性成为小说中文化上的他者。
也就是说,作者的目的天于歌颂赋有江湖主义的男性,女性在其中只是一个陪衬作用,个别少数女性的出现,目的在于加强水浒英雄的男性身份的认同。而且,我们看了水浒是很血腥的,小说中有很多野蛮暴力的情节,也不适合太多女性的参与,更不适合我们认可的好女人出现。
综合以上三点,不难理解,小说中的女性出现是带有目的性,是为情节服务的,是为小说创作设计的,因此没有必要刻意讨论真正意义上的好女人。
潘金莲是被《水浒传》污名化的人物,现实中的潘金莲根本不是坏女人,她少女时候还是远近闻名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潘金莲和武大郎都是贝州清河县潘家庄人,是一位名媛。其父官拜知州,武大郎少时家贫,在潘金莲家做劳工,潘金莲见其聪明勤奋好学上进,自少时就与武大郎暗生情愫,定下婚约,可以说两个人是两情相悦,情投意合,之后,武大郎更是金榜题名,高中了被封为山东阳谷县令,他两夫妻白头偕老恩恩爱爱,并育有四个孩子。
那为什么他俩被污名化呢,武大郎少时家贫,曾经受到好朋友黄堂的资助,后来黄堂家里遇大火,落魄时候求助于武大郎,想在衙门谋个职位,武大郎好吃好喝招待了黄堂但却没有提帮忙找差事的事情,黄堂一气之下不打招呼就走了,郁闷气难消,沿途散布武大郎的谣言,后来他结识恶霸西门庆,谣言更加传得离谱,连带潘金莲一起被他俩造谣成淫妇,后来传播太广,被施耐恩听取,把谣言写进了书里,后来乾隆皇帝都给武大郎立碑澄清,西门庆后人也出面道过谦,但是传播太广,甚至至今阳谷县当地,武姓和潘姓都不通婚,人们思想很难扭转过来。
阎惜娇是宋江小妾,并不是正妻,阎惜娇认识宋江之前是歌妓,和她母亲相依为命,大家应该也知道,那个年代,一个女孩子沦为歌妓是什么样的处境才会去做歌妓,她身边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而她会是个什么样品质的人,后面她嫁给宋江做妾,阎惜娇在嫁宋江之前看过的风月场面肯定不少,而且也不确定它嫁人之前是冰清玉洁的人品,大可能之前就是一个风流的女人,后面宋江满足不了她的生理需求,她出轨宋江下属,结合她的经历也并不让人惊讶。她后面拿宋江与晁盖的信件威胁宋江要黄金,也是情理之中的,毕竟她确实很缺钱。
男人女人都有好人,坏人,不能带偏见,仅仅通过性别来判断人的善恶施耐恩作为大作家也是不够严谨,只能说他也是为了情节需要就地取材,没有做好调查吧,这是不对的。
把她们简单定义为坏女人,是不对的。潘金莲也好,阎惜娇也罢,她们的命运,是当时女性的悲歌。
下面我用潘金莲具体来说下,这是写的图文,现用来回答你。
从古至今,女性都是弱者的代名词,即使在今天这个女权解放的社会,依然如此。女性要取得和男性一样平等的权利、地位、并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在古代,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女性更是男人的附庸,她们被压迫、被禁锢、被束缚。在家从父,嫁人从夫,三从四德、夫为妻纲,命运掌握在她们依附的人身上。还有买卖妇女,束胸、缠足等,歧视、玩弄、残害妇女的陋习,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女性的血泪史。
在中国文艺作品《水浒传》和《金瓶梅》中在一个女人集妖艳、淫荡、狠毒于一身,成了坏女人样板,这个女人就是潘金莲。但在她美丽风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无度的表象下,《金瓶梅》描绘的更是封建礼制下,古代女性生活的痛不欲生,心酸和屈辱,痛楚和无奈。
她本来是个善良的女姓,但是无情的命运把她作弄,从小被家庭拋弃,被卖身为奴,二八年华又被人占有,到被迫嫁给武大郎,她一直在黑暗的漩涡苦苦挣扎,半点由不得自己。
她是个叫男人神魂颠倒、叫女人嫉妒生恨、叫和尚心猿意马,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论风流,如水泥晶盘走明珠;论态度,似红杏枝头笼晓日。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
她也是个轻舒玉笋、款弄冰弦。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会弹会唱的才情女性。
她更是个作诗寄相思 ,轻拈玉管,款弄羊毛,写出:将奴这知心话,付花笺寄与他。想当初结下青丝发,门儿倚遍帘儿下,受了些没打弄的耽惊怕。你今果是负了奴心,不来还我香罗帕。天资聪颖的文艺女青年。
她还是个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美人纤手炙鱼头,放箸未觉金盘空。技艺娴熟的顶级大厨。
她又是个疏影帘栊对绣屏,鸳鸯织就怕针停。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心灵手巧的女红高手。(女红就是现在的纺织、缝纫、刺绣工作者)
潘金莲花容月貌、识文断字、填词唱曲、吹拉弹唱、一手好活。这样一个奇女子,可迎接她的命运,却是何等的凄凉?
潘金莲九岁被卖到王招宣府中做丫鬟,学习弹唱。后来王招宣死了,又被转卖给张大户家做使女,因“颇有些颜色”而遭到好色的张大户强奸,并经常纠缠她。她“意下不肯依从”,张大户恼羞成怒,“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把她白白嫁给“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的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潘金莲是被张大户报复性地嫁给“身材短矮,人物猥摧,不会风流”的武大郎的。
潘金莲可以怨恨自己的命运,却无法改变。可以伤嗟自己的红颜薄命,却无能为力。难道她没有梦想?没有希望?没有诉求?何况她还是一个貌美如花、才情出众的女子。
她生活在黑暗之中,更加渴望光明。只不过她在等一个机会,有了机会,她必然会付诸行动,哪怕付出自己生命作为代价。
而激起潘金莲心里波澜的是“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的小叔武松,她从心里第一次爱上了一个男人,这是她的初恋,被拒绝后,她心理才产生了裂变。
西门庆多情的眼神,俊郎的面容,高大的身材,西门庆的用心,还有酒后的乱性,让潘金莲倒向了西门庆的怀抱。春风一度后,“恩情似漆,心意如胶”,她得到了全身心的释放,她盼望着和他朝夕相处,武大郎就成了她追求幸福的绊脚石。
可这其中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不是西门庆,也不是潘金莲,是王婆这个阴险狠毒的老女人,她一步步设计把潘金莲拉下水,并最终谋杀了武大郎。
潘金莲的结局是悲惨的,她个性鲜明,勇于直面真实,她太需要爱,所以努力追求。她“情迷心窍”,虽然滥情,但她真正爱的人,只有武松。也一直对武松念念不忘,多次受辱,但毫无记性,一见武松就犯糊涂。
西门庆死后,武松回来了,她竟然旧情重燃,旧景再现,旧心不改,竟然希望武松娶她,可最终潘金莲被开膛抠出心肝五脏,祭奠了武大郎,也变成了武松浪迹江湖最光荣的投名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虽然这一切源于她的咎由自取,她的悲惨结局也是因为自己的自私和欲望。可是究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封建社会的礼教所导致的,硬是把一个才高八斗、天资聪慧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害人害己的荡妇。深受传统礼教的约束的无爱婚姻,迫使她走上了出轨的不归路。在封建礼教无情的压榨与迫害下,她也只能一步一步的走向堕落的边缘,做一个“坏女人”。但她的坏更是一种争取自由,对礼教的反抗。
潘金莲是可恨的,但她更是可怜的。她是可恶的,但她的反抗精神也是可敬的。历代以来在她身上贴上的标签,难道没有一点封建礼教传承下来大男子主义思想在作祟?当我们茶余饭后讲到这个人物,我多么希望大家少点嘲讽,多点怒火向那个冷酷无情的封建社会开炮。
标签: #勇往直前综艺节目爱戴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