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等于多少纽币
1177052.1905新西兰元(纽币)。
新西兰的货币单位是新西兰元或纽币NZD。硬币的面额为10分、20分、50分、1元和2元。纸币面额为5元、10元、50元和100元。
新西兰元,货币代码是NZD,货币符号是NZ$,由新西兰中央银行新西兰储备银行发行,是新西兰、库克群岛和纽埃的法定货币,于1967年起使用。通常简称为$、NZ$或纽币。
500万约等于117.7995万元纽币
根据今天汇率,1元人民币可兑换0.2356
新西兰元(纽元),0.2356*500=117.8万元人民币,
纽币也叫纽元是新西兰货币的名称。
世界几大货币的出现
全世界货币最早被世人认可接受並且在世界流通是美元,英镑,瑞士法郎,欧元,澳元,加元,日元,纽元及后来人民币。世界货币是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货币,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在2001上海ApEC会议期间预言未来10年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亚元区(亚州货币区)。意味着人民币将会成为亚元区的代表货币。
美元,欧元,英镑,人民币
2016年,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后的第五大世界货币。作为SDR篮子中的新成员,人民币也是第一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人民币纳入SDR的一篮子货币,满足了两个“硬性”标准。一是货币发行国家的出口贸易规模,二是货币可自由使用。
从宏观角度来看,人民币纳入SDR具有广泛的积极意义。对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都有着不小的助推作用。
谈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有两重积极效应。一是示范效应,SDR是国际公认的“超主权储备货币”,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得到IMF承认,名正言顺地成为188个成员国的官方候选储备货币;二是倒逼效应,人民币加入SDR前后,中国已采取、并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有利于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的措施,包括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机制等,反过来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同样可以从人民币“入篮”SDR中获益。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持人民币直接境外旅游、购物和投资的梦想或将实现。有过出境旅游经历的人对“换汇”都有着不少感触,游客不仅要在出发前换算汇率、预约银行换汇;回国后,还需要再把剩余的外币现金兑换成人民币,其中不仅有汇率损失,而且操作步骤相对复杂,增加了出行成本。
IMF召开紧急会议:全球卫生流行病已转变成经济和金融危机。投资者如何打算为好
格奥尔基耶娃称,2020年将经历像全球金融危机时一样严重甚至更糟糕的经济衰退,但预计2021年将会复苏;投资者已将830亿美元的资金撤出新兴市场,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外流
美国财长姆努钦对接受福克斯商业电视台也表示,G20国家的各国央行和财长间有很多共识,都准备采取行动支持经济,并根据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协调。“不论是G20、G7框架下,我们都在与IMF和世界银行紧密合作。这是一个团队努力,目的是杀死这种病毒并提供经济救济。”
格奥尔基耶娃称,2020年有可能经历至少像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一样严重的经济衰退,甚至更严重,但预计2021年经济将会复苏。要实现经济复苏,每个国家都必须优先实施防控措施并加强卫生体系。“经济已经并将继续受到严重影响,但病毒被遏制得越快,经济复苏就会越快、越强。”
格奥尔基耶娃说,她欢迎各国采取的为加强卫生体系、保护受影响的工人和企业而采取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她同时指出,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尤其是针对财政领域。
她还再次强调了新兴市场国家和低收入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受到资本外流和本国采取应对疫情措施的严重影响。“自本次危机开始以来,投资者已将830亿美元的资金撤出新兴市场,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外流。”IMF将特别关注处于债务困境的低收入国家,正在与世界银行就这一问题密切合作。
IMF此前表示,已准备好动用1万亿美元的贷款能力,帮助成员国应对新冠疫情。除了扩大紧急融资,补充控灾减灾信托(CCRT)以帮助最贫穷的国家,IMF还在考虑实施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措施。如正与成员国商讨,向一些中低收入国家分配特别提款权(SDR)。
在全球流动性紧缩加剧的情况下,IMF还呼吁成员国进行更多互换额度,并正探讨可能的提议,促进更广泛的互换额度网络,包括通过IMF的互换机制。
3月15日,美联储已与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央行和瑞士国家银行采取协调行动,通过长期的美元互换额度安排来增加流动性。美联储还已与更多央行建立临时互换额度,包括澳洲联储、巴西央行、丹麦央行、韩国银行、墨西哥央行、挪威央行、新西兰联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以及瑞典央行
如何界定合适的政策力度、合适的增速目标
有必要就本次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作进一步区分。首先,一部分冲击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扩张性政策予以对冲。当下疫情演进对我国出口、投资需求形成制约。出口方面,疫情冲击对我国出口订单需求造成影响。2月PMI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下滑至28.7%。此外,每年3月、4月是全年出口订单高峰期,如果国内复工复产进度不佳,无法正常接单,出现订单大量流失,可能对第二季度出口产生不利影响。据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疫情影响,订单取消、延迟交货等情况已经有所增加。若不对这部分冲击进行政策干预,可能引致总需求萎缩,失业增加。
其次,另外一部分冲击不宜盲目通过政策干预予以应对。一方面,春节期间所损失的部分消费后续难以弥补;另一方面,一季度复工推迟、进展缓慢所造成的影响也难以完全挽回。前文提到,相较于2019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损失了5-20个工作日(简单平均数为12.5个工作日)。待生产秩序恢复之后,即便开足马力生产,这部分冲击所造成的损失也难以通过政策干预得到补偿。如果一定要弥补这部分产出损失,则过度干预可能带来资源配置扭曲、结构性问题恶化等问题。
应对第一类冲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当前可选择的方式,但需要注意合理有效使用。一是,应投向地下排水系统、养老、公共卫生服务等发展不足的公共基础设施领域。二是,需要防范过度投资带来的风险。当前正处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治理关键期,地方政府面临财政收支平衡、隐性债务过高等各方面约束。三是,应选择恰当方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例如PPP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公益类或者准公益类项目,因为投资资金需求规模大且收益率较低的问题,在地方财政吃紧的情况下,甚至出现过施工方垫资推进项目的情况。
第二类冲击则类似于沉没成本,政策难以做出完全的反应,也不应纠结于此。春节期间受到抑制的餐饮、交通、旅游、电影院线的消费等,在后期会有补偿性释放。但是由于季节性消费特征、消费者信心冲击等原因,这些消费需求难以全部找回。另一方面,从供给端来看,推迟复工损失了多个工作日、复工后产能利用率较低,即便后续中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这些损失也难以全部找回。其中,2020年大部分地区工作日不同程度推迟,较去年至少下降8%。虽然假期仍有部分行业维持生产经营,但是复工之后产能利用率提升也明显慢于往年,并且湖北疫区还错过了更多的工作日。
对于第二类冲击,有观点认为:这虽然是沉没成本,但债务没有相应消失、财富存量是净损失,因此扩张性补偿仍然有必要对此做出反应,哪怕短期超过潜在增长水平。在此条件下,政策可以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让企业弥补损失。但是疫情冲击带来的不良债务问题,应该由企业、居民、银行、政府共同分担。其中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发债来弥补一部分损失,但同时应强调共同分担,以避免潜在的道德风险。
从实际、长远及全局出发 确定全年经济增速目标
国内外众多机构就此次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做出了预测。前期各机构预期相对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2月22日的G20财长会议期间表示,在最新IMF预测的基线情景假设下,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5.6%。但随着疫情冲击导致复工迟缓,疫情在全球的扩散,以及1-2月经济数据超预期跌至历史新低,对中国全年增速的评估和预测在不断的向下修正。
经合组织(OECD)3月2日发布题为“新冠病毒,世界经济在危险中” 的报告,认为中国2020年整体经济增速将不超过5%。3月17日,众多国际投行根据最新经济数据修订预期,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大概率负增长。渣打将其对中国全年经济增速预期由原来的5.5%下调至4%;高盛将其对中国一季度及全年的经济增速预估从此前的2.5%和5.5%,调降至-9%和3%;彭博社综合12家机构的预测数据,结果表明中国全年经济增速预测中值在3.4%。
我们的压力测试结果表明:
首先,从压力测试结果看,实现全年5.6%增速的乐观情形,难度极大。如果一季度增速在2.9%或以下,则全年增速实现5.6%的难度比较大。后三个季度的增速,需达到2018年、2019年同期表现的平均水平、甚至更高。
如果一季度增速在1.7%或以下,要实现全年增速5.6%,后三个季度压力将非常大。后三个季度的增速,需达到甚至超过2018年同期表现,每季度平均增速要达到6.7%以上。
其次,在全球疫情不断蔓延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今年进入衰退已经不可避免,这意味着中国难以独善其身。具体来看,当前欧美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其经济增长可能在二季度面临大幅收缩,需要警惕由此造成的我国出口需求大幅减弱和供应链进口中间品不足、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可能会对我国二季度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实现过高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具有相当难度。
但为了保证就业稳定、避免严重就业压力,又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水平,因此,综合考量后,我们将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向下修正至3%-3.5%。
假设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介于3%-3.5%之间,且后3季度增速与2019年一致,由此倒推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可容忍下限。测算结果表明,对应于全年3%-3.5%的增速,1季度经济增速的可容忍范围将介于-7.9%到-5.6%之间。
目前来看,只要全年经济增速能达到3%-3.5%这一区间,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可控。一方面,疫情冲击在一季度对就业的影响是暂时的。长期来看,考虑人口老龄化、非正式就业等因素,创造新增就业岗位的压力在减小。另一方面,疫情对就业的冲击还取决于今年后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速情况,如果此后增速可以大致恢复到2019年水平,就不必过于担心就业。反之,若经济增速离这一目标越远,失业压力可能越大。
因此,在政策合理发力、后三季度经济增速以2019年同期为基准的情形下,全年经济增速可望达到3%-3.5%区间。在此区间,政策能够对前文提及的第一种冲击采取措施,并避免对第二种冲击过度反应,从而可以维持后续就业稳定、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运转,同时避免中长期结构失衡的加剧。
最后,全年增速目标的确定,应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和全局出发。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当前疫情还在全球扩散蔓延,不确定性仍大。如果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超出预期,经济增速目标宜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必要调整。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一目标本身,更在于承上启下,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基础、打好开局。
标签: #纽元兑人民币今日价格